幾幅讓我印象深刻的夏卡爾作品--
這次的展覽主題分別是「故鄉與異地」、「花束與戀人」、「畫家與動物」、「音樂與戲劇」、「詩情與畫意」等單元,很清楚的幫忙觀展者點出夏卡爾這個人物的創作重點之處。
此次展覽,我心中第一名應屬《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》(1928)。以畫面而言,《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》表達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主題遠比《生日》還要來得直接易懂,色調也溫暖;《生日》的深濃色彩強烈了許多,愛情給的幸福,果然是比家庭的幸福還要魔幻的吧,我只能這樣去想。
 |
《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》(1928) |
民國100年2/26至5/29,故宮設有「夏卡爾的愛與美」展覽。
故宮,對於台北市民而言,可及性其實是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差不多的(雖尚無捷運、但公車班次挺足夠的),外國觀光客反而喜愛去故宮大於去北美館,甚至一去就是整天、還覺不夠呢。只是不知怎地,我之前常去北美館,就是不太會想到故宮。對於朝聖故宮的計畫,是有,不過,也是放在「有外國好友來訪時必要招待之行程」的那一欄而已。
我會想一個人去北美館,但從沒想過一個人要去故宮。「為什麼?」和高中好友W約往「夏卡爾的愛與美」展覽,整個過程之中、我時不時地這樣問自己。
和好友W,已有幾年沒有好好聊聊,這次有機會再聚,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地準備「以約會為主、看展為輔」,好好大聊特聊一番的,誰知在往故宮的路上、嘴都講不停的兩個女人,一到展場,就很自動的、不留戀彼此地,各自以自己的速度,漫步看畫去了。
一進場就讓我們很忙的夏卡爾--剛看完高更展,記憶尚且猶新,同樣是用整牆的年表和世界地圖來表註藝術家的人生歷程,不同於「高更展」時北美館以高更的人生時間軸作為主軸、透露藝術家主動追求人生之美的個性,故宮在夏卡爾展的時間軸,是以大時代的藝術氣氛作為背景、講述夏卡爾在不平靜的時代之下、如何經營自己的愛與美的人生。表格上面多了一欄隨著時間年代各藝術潮流形成與褪去的附註,加上展覽還將他美段時期的「代表作品圖」都key進表格裡面、方便讓觀者對照其風格與主題隨著成長的漸變。表格充實地令人眼花撩亂、不得不更專心地閱讀才行。